寧波鄞州文化活動中心景觀設計說明
建設用地面積: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798平方米。綠化面積:11250平方米。
活動中心主要服務于原來村子里的老人和兒童,努力建立集運動、休閑、藝術與科學的活動中心,包括:活動室、老年大學、室內外運動場、展廳、天文館、圖書館、茶室、禮堂、公共廣場。
-------開放性大廣場活動場所
設計篇
1.工程性質及規模
衙前鎮人民政府文化活動中心廣場,是衙前鎮以及蕭山地區比較大的一個綜合性開放式文化活動廣場。用地面積為16200 平方米。基地整體為規則矩形,地勢比較平坦。
2. 工程區位條件
該基地東側為迎賓大道、南側為廟河河道景觀帶、北側為衙前路。廣場和北面的規劃市民廣場相呼應。本廣場建成后,不但為衙前鎮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交往、休閑運動、娛樂展示的場地。同時也是聯系政府與民眾、商貿與文化、運動與休閑關鍵性中樞與紐帶,是帶動整個鎮的文化和體育娛樂的整體繁榮發展。
3設計依據
基地CAD電子版
現場照片
杭州相關設計規范
鎮政府對廣場的要求
4設計元素與想法
設計元素:錢塘江的起潮中潮到撞擊大堤的一個過程。得出:弧線、與浪花
想法:風生水起
發掘場地歷史文化意義;開啟群眾業余活動先河
5設計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平面布局以弧線為主,形成了廣場空間的時空的連續性和韻律感,弧線匯集處為干噴雕塑廣場,也是該廣場的中心。
(2)尺度與比例的適配性原則
中心區的大尺度與景區的小尺度結合。廣場空間由小到大的過渡;平面布局由規則到自由的過渡。
(3)多樣性原則
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都市生活相結合,滿足不同年齡、職業及不同文化層次人的不同需要。真正使廣場成為人們的文化交往、休閑運動、娛樂展示的開放性的公共活動場所。
(4)安全性則
在文化活動中心館南側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在西北側設置地面停車場和自行車停車位。東側為一個開放性的大廣場,形體人車分流,提高安全性,并使的公共空間有一定彈性。形成一個自由組合的廣場空間,以容納多種公眾活動。
6景觀定位
衙前的歷史+市民的需求+文體中心的性質=該廣場的定位
定位為
開放性的文化娛樂廣場
7景觀特點
(1)三個相互融合
人工造景與植物生態景觀相互融合;
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環境設計理念相互融合。
(2)突出廣場群的空間組合設計,用連續的廣場空間布局塑造富有變化的開敞空間和休閑綠地。
(3)以大臺階為中心,充分展現大臺階前的大廣場.平面布局空間的有機組合.
(4)聲光一體組合
8平面圖
9分析圖
區塊分析
三區四景
1. 同舟共濟:主景為音樂噴泉與演繹舞臺,形成空間組織的核心,豐富的地界面鋪裝的搭配組合,形成大容量的停留空間。符合中心廣場集會、演出的功能需求。同時考慮到中心廣場又具備休閑、文化、娛樂的功能,在設計時加入了音樂干噴,裝飾燈柱這些集合聲、光、電的現代景觀
2.
3.
4.
道路分析
廣場實行人車分流,停車場主要設置在建筑西側,東側主要為了提供市民晚上娛樂活動場所,避免人車混亂出現安全問題。
視線分析
在道路轉角或視線中心多設置景觀。形成一步一景,步移景移的景觀效果。
空間分析
停車場和運動場地用植物圍合起來形成一個封閉空間,避免聲音的污染。二個運動空間為半閉空間,一邊用植物圍合,一邊面對中心廣場。同舟共濟廣場為開放空間,。
夜景分析
主要以冷光源為主,配合點綴的暖光源,營造出廣場冷靜大氣的景觀燈光效果。用LED燈帶勾勒出地上的浪波設計元素,突出設計文化。
示意圖
1.種植設計:
種植設計在整個環境設計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整個環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的種植設計既要達到與環境和諧的要求,又要提供特殊的阻隔、除塵、遮蔭等防護功能,并與流水、置石、雕塑、亭廊等空間元素進行良好的協調,達到植物生態習性、景觀審美追求和整體空間意境的完美結合。
2.鋪裝設計:
廣場鋪裝在整個
環境景觀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與植物、景點設施共同構成廣場環境的三大要素。根據道路、廣場各自功能屬性的需要與空間層次的特色,選取相應材質、色彩和紋理的鋪裝材質。快速行走道:以經過防滑處理的具有明顯導向性的水泥壓膜地磚鋪設,休閑漫步道:盡可能采用自然材質,如青石板、花崗巖、卵石、毛石等,小徑多用石板嵌草步道,使之更好的貼近自然,融于自然。
3.垃圾箱的設計
垃圾箱的設計按照環保功能,實行分類垃圾的措施,對生活垃圾、放射及不可回收污染性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設置,采用醒目的色彩明與確標注的辦法,切實在設計上保證分類垃圾的實施
4.燈具的設計
燈具的設計在考慮照度合理的情況下,力求在高、中、低、地等幾個層次的設計上體現設備的先進性以及燈具形式的高科技文化特色,燈桿的色彩以黑、白、銀灰等色調為主。
通過設置以路燈、草坪燈為主的普通照明和用以勾勒建筑輪廓、綠化、噴泉、小品的泛光燈、彩色射燈和彩燈,并設置燈光控制,以滿足特殊場景氣象的需要。
5.標識指示系統的設計
標識系統應該達到標識清晰的醒目、造型簡潔美觀的要求,并且體現21世紀高科技時代的文化特色與審美趨勢。標識指示系統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方向指示、公共電話及公廁指示、安全通道及無障礙通道指示、植物科普通銘牌、廣場分區標示等
6.休憩座椅的設計
休憩座椅的設計考慮以下二個方面的形式:
A、單純的座椅功能以及審美形式設計。
B、與綠化結合的座椅形式設計,如:座凳結合種植池
7.環境小品設施設計
現代環境小品的設計,應當突破傳統工業時代純粹功能形式模式的束縛,而與現代多元文化的諸多觀念發生關聯,大膽結合功能性設施如照明設施、座椅、標志牌、垃圾箱、地下通風口等功能構造設施,創造動人的科技性、藝術性、歷史文化性小品,環境設計小品可以是模擬和摹仿生活的人物、情景、以及室內外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