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揚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有著多年的濕地作業的經驗,下面來為大家介紹景觀設計公司所需要注意的要點。
設計要點:
《濕地公約》中的濕地是指:“濕地系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 6m 的水域”。
濕地景觀設計要點
濕地景觀的水體設計
水景是濕地景觀營造的核心,由于水體的流動性與隨意性決定了水景的設計取決于水景的載體。對于濕地景觀而言,駁岸有利于緩解內澇、補枯、調節水位、水體的自凈等生態作用,因此駁岸設計便成為水體設計的重點。
濕地駁岸形式一般可分為:
其中自然式土岸是一種對原有濕地駁岸改動最小的駁岸形式,只在原有駁岸的基礎上,按照景觀設計的要求,對駁岸的空間形態、植物景觀加以改造,使其在保持原有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滿足游人觀賞游玩的需求。
在濕地景觀中,運用最多的就是自然式土岸,其中堆石法、浚潭法、枯木法、植栽法等是較為常用的做法。
濕地景觀的植物設計
水邊植物配置▼
此區域為水域和陸地或沼澤地的過渡帶,水深0.3m以下。水邊植物配置講究藝術構圖,利用叢植、片植、散植的配置方式,點綴于水邊,錯落有致的倒影豐富水面層次,野趣十足。
淺水區植物配置▼
此區域水深0.3—0.9m,植物配置以葉形寬大的挺水和浮葉植物為主,以營造水生植物的群落景觀,但配置時要與水面大小比例、周邊景觀的視野相協調,切忌擁塞。
深水區植物配置▼
此區域水深0.9—2.5m,植物配置時主要考慮濕地凈化污水作用和自凈能力,常采用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的配置方式,保證生態的同時,營造靜謐、深邃的自然氣氛。
濕地公園岸線植物配置▼
岸線植物在水體景觀中起著指導作用,岸線的植物配置要根據濕地公園的駁岸性質進行設計。駁岸以石岸和土岸居多,呈現自然式或規則式。
規則式石岸線條生硬而枯燥,植物配置時選取枝葉細長、柔軟的植物,借用枝葉遮擋來彌補石岸的不足之處,呈現婀娜多姿的景觀效果。
自然式石岸線條豐富,植物配置時要有藏有露、虛實結合,選用姿態優美的植物種類點綴其中,增添景色與趣味。
自然式土岸的植物配置結合蜿蜒曲折的地形,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彎彎曲曲,自然有趣。
濕地公園陸生植物配置▼
濕地公園陸地部分包括休閑小廣場、游樂區、林蔭道、防護林帶、科普教育館以及服務設施綠化區等多種場所。因此,陸生植物景觀的設計要考慮場地的需要,根據場地所要突出的觀賞性或使用性或生態功能進行設計。如果需要突出觀賞性,則考慮選擇具有美麗的花朵、果實、樹干等姿態優美,色彩豐富的樹種;如果突出使用性,則考慮選用能夠提供樹蔭的植物;如果突出生態功能,則考慮選用枝繁葉茂、生態效益良好的植物進行配置。
不同的水生植物的種植水深▼
不同的水生植物對水深的適應性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或同種植物的不同品種對水深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水的深度是設計和施工人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應根據現狀地形和豎向設計等深線合理布置植物品種,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